您好,欢迎访问鹿邑县人民医院官方网站!   在线留言 | 网站地图 鹿邑县人民医院门诊时间: 08:00-18:00 (全年无休假日)

新闻动态/ NEWS INFORMATION
医院新闻HOSPITAL NEWS
当前位置 >  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 医院新闻

“世界骨质疏松日”——鹿邑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举办科普讲座

发布日期:2019-10-20 作者:宣传科 来源:鹿邑县人民医院 字号调整:|| 阅读次数:1617

 10月20日是第21世界骨质疏松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别让骨质疏松击垮你”。

1.jpg


2.jpg


3.jpg

 为了提高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,远离骨质疏松危害,20日下午,我院内分泌科在病区内举办了“骨质疏松”科普讲座。内分泌科主任蒋东艳,以及部分医护人员参加。

 骨质疏松症素有“沉默的疾病”之称,是导致疼痛、行动不便、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。全球患病人数已有近2亿人,我国总患病人数约为6000万—8000万,50岁以上人群中,男性约十分之一、女性约三分之一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,随着年龄增大,发病率还会进一步增加。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危害巨大,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世卫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,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了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。

4.jpg

 如果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腰背酸痛、腰膝酸软、关节疼痛、疲乏无力,甚至牙齿松动、身高缩短、驼背等症状,需引起警惕;而如果在轻度的摔倒、扭伤甚至无原因的情况下出现骨折,则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。


五个表现提示骨质疏松

 腰酸背痛: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,以腰背痛多见,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,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,直立时后伸或久立、久坐时疼痛加剧,弯腰、咳嗽、大便用力时加重。

 身高变矮:每人有24节椎体,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厘米,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,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,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。

 驼背: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,是身体的支柱,负重量大,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,容易压缩变形,使脊椎前倾,背曲加剧,形成驼背。

 轻微外伤易骨折:比如咳嗽、打喷嚏、弯腰负重时易发生骨折。骨量丢失大于20%可导致骨折,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%50%的病人无明显症状。

 呼吸受限:胸、腰椎压缩性骨折,脊椎后弯,胸廓畸形,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。

5.jpg


九类人群重点防治骨质疏松

7.jpg

 女性:患骨质疏松的男女比例为37,绝经后女性更是高危人群,45岁后每增加5岁,骨折风险增加1倍,这主要是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,雌激素减少,会加速骨量丢失,进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状。

 有家族史的人:骨质减少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,如果有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患骨质疏松症,那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。

 生活习惯不好的人:比如爱吸烟、酗酒、过多饮用咖啡等,咖啡等饮料在体内代谢后,会影响钙的吸收,造成钙流失。

 骨架小的人:小骨架的人天生骨量少,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可能会更早,建议从30岁开始,多吃奶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,适当进行跑步和跳跃等运动。

 缺乏运动者: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重要措施,平时运动少的人,肌肉强度会减弱,骨量也会减少。

 长期服药的人:长期服用激素或抗胃酸药的人,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。

 不爱晒太阳的人:日照时间不足,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,容易导致骨质疏松。

 慢性肾病、胃肠疾病患者:甲亢、干燥综合征、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,以及胃肠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器官移植等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。

 维生素缺乏者:钙质不足,缺乏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。


 三大“健骨绝招”

6、.jpg

 骨质疏松虽然可怕,但可防可治,做好以下三点,能延缓骨骼变“疏松”的速度。

 一、充足光照

 人体90%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,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,它们可以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,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效果。

最佳时间:晒太阳最好避开正午,选择上午10点前、下午4点后的时间段,在阳台或空旷场所最佳。

最佳时长:春秋季每天晒太阳20—30分钟、夏季每天晒太阳510分钟、冬季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。

 二、补充钙和维生素D

 钙是骨骼的“支撑者”:当钙摄入不足时,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,以维持血钙浓度,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,骨质越来越疏松。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,绿叶蔬菜、三文鱼、沙丁鱼、奶酪、豆腐也富含钙。

 维生素D是骨骼“加油站”: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,减少肾脏钙排泄,就像加油站一样,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。人体中10%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,推荐蛋黄、蘑菇、瘦肉、海产品、动物肝脏、坚果等。

 三、坚持运动

 适度的力学刺激,能有效维持骨量,减缓骨质流失。年轻人可做些强度高的运动,如跳绳(每周36天,每天跳跃约50次,离地约8公分),慢跑(每周至少23次,每次20分钟,不必追求速度);老人可以快走(每周3天,每天4560分钟,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);已有骨折风险的人,则应避免跳跃、脊椎前弯、搬运重物。

8.jpg

 科普讲座结束后,内分泌科医护人员还通过向现场听众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,呼吁大家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识别,进一步提高认识、重视预防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!